中文English
Your current position: Home » Products » 如何培育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何培育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Date of publication:2022-10-01     Reading times:40     字体:【

《成都日报》9月25日发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当前,面对数字科技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国内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与创新,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有效方式。因此,必须培育更多的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强链、补链、稳链上发挥作用,让其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01
数字经济赋能
“专精特新”呈现出新的内涵和外延
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复杂技术产品全球分工、服务业全球分工和创新活动全球分工等新型全球化形态加速推进,引致创新生态交织演化、创新企业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符合企业参与新型全球化的现实要求,对于巩固我国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4357家,数量较前三批明显增加。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四批次共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关企业1798家,占比20.2%

数字经济企业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非竞争性、边际成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等特征,在“专精特新”定义上呈现出新的内涵和外延: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电子信息等领域关键算法、基础软件、核心器件与智能终端,形成实质性技术护城河与较高竞争壁垒。
——对内以数据驱动企业精细化管理,对外依托高灵敏度传感器、海量数据处理与挖掘技术、高精度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更具个性化的产品。
——在细分场景深耕,为特定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持续积累独特数据资产,优化迭代算法模型,形成明显先发优势,并向关联场景持续穿透。
——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进入新领域,致力于“从0到1”原创性突破,以更加融合、智能和绿色的方式创造新的商业空间和解决方案。
02
三种类型企业
发展模式和成长路径各不相同
作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成都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突破口,通过“城市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场景示范”全周期场景孵化机制,助力数字经济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市场拓展,推动新产品、新场景落地应用。截至目前,成都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2家,其中新经济梯度培育库内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家,占全市50.5%。
通过分析成都的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市场拓展、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战略选择不同,企业发展模式和成长路径也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基础型、应用型和平台型三类。其中,基础型企业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应用型企业注重细分场景的做深做实,平台型企业注重生态系统的搭建。基础型、应用型企业均有可能向平台型企业迭代演化。

基础型企业
主要包括聚焦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算法与算力等底层技术与架构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如,和芯微电子明夷科技,专注于高速高精度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IP核、5G通信芯片细分领域,掌控了领域内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这些基础型企业通过长期深耕细分领域引领性、颠覆式、关键性新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并基于自身优势资源,通过嵌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向应用型、平台型企业迭代。
应用型企业
主要包括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面向特定用户或细分领域提供全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或多元化产品的软硬件集成商和服务商等。如,中科大旗,搭建基于云服务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互联网+文旅”云平台产品体系;智元汇,聚焦“都市区1小时通勤”、构建“智惠行”3+3出行生态。
这些应用型企业一方面面向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依托丰富的组件、插件、接口和大量的模型库、参数库进行业务数字化重塑和流程优化,提供零边际成本的标准化产品,另一方面聚焦细分领域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功能完善、体验丰富的定制化产品、服务,通过数据资产积累、客户资源沉淀向平台型企业演进。
平台型企业
主要包括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综合型、特色型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技术服务平台运营商。如,数之联,依托“一体化云原生数智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和国防单位提供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等数智化技术服务;国星宇航,打造卫星地图互联网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ADCLOUD,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零门槛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川能智网,打造智网在线——工业互联网能源大数据平台,为重点能耗行业企业用户提供数字化电力交易、数字化能效管理、数字化安全服务。
这些平台型企业一方面基于细分行业的知识积累、客户资源、技术沉淀,将行业管理知识、工艺机理、专家经验等封装为可移植、可复用的APP、标准化工具包、微服务组件、环境或“沙盒”推动行业场景云化,降低资源获取成本和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整合产业链企业、科研机构、行业联盟和协会等多方资源开展敏捷化产品研发和业务场景创新,以多场景数据调用、多主体数据互动释放数据联通价值、激活数据内生价值,构建共创共享的协同发展生态。
03
三种培育措施
靶向推动数字经济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相较于传统制造业,数字经济“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基本分类、成长路径已经日渐清晰,但针对性的培育措施有待强化
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配套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动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种子培育库,按照“突破一组关键技术+组建两类实验室+编织三层创新网络”的思路,构建政府主导,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的企业培育机制,通过硬核技术攻关、应用场景营造、开放开源生态共建,提高企业融通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突破一组关键技术
以硬核技术驱动基础型企业做精做深。最重要的是鼓励“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及企业个性化技术突破,以“揭榜挂帅”方式对外开放合作资源,为基础型企业融入“链主”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提供入口与市场机会。
同时,要大力支持基础型企业与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联合组建创新发展共同体,以市场化机制集聚信息、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资源,推动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底层操作系统、核心算法等自主可控,制定底层应用规范和行业接口标准,探索向应用型、平台型企业演化发展。
组建两类实验室
支持应用型企业组建“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创新应用实验室”,以场景营造助力应用型企业市场拓展。通过组建“两类实验室”,可以实现“0—1”纵向融通重构和“1—N”横向跨界整合。
首先,“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可以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融合创新的场景实测、模型验证,评估商业模型合理性、市场前景前瞻性、弹性政策适应性;其次,“创新应用实验室”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开展集群创新和新产品市场化应用攻关。第三,要面向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国有平台公司、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定期收集场景建设供需信息,聚焦细分行业共性需求,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释放城市发展机会,定期开展城市机会推介会等主题活动,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编织三层创新网络
以开源开放推动平台型企业生态构建。第一层是构建开源技术合作网络,面向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领域需求,支持平台型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促进要素资源无边界流动和共享。
第二层是构建开放产业协同网络,聚焦产业“建圈强链”,鼓励平台型企业与产业园区合作建设产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中小企业能力集成和在线共享,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第三层是构建国际化贸易服务网络,支持平台型企业聚合生态合作伙伴和服务商,链接国际机构、国际知名创投社群等资源,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大赛、博览会、贸易会,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一键搭建贸易服务,快速切入全球市场。

本文作者:曹宝林,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院长助理;赵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体规划所研究员。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张玥、罗伊然、谢艳对本文亦有贡献。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Previous:
                           Next: